校关工委赴新疆昌吉看望慰问“自强思源”三期“木棉树”暑期社会实践队

时间:2015年10月12日 编辑:关工委 分类:新闻

7月30日,厦门大学自强思源第三期“木棉树”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在新疆昌吉州昌吉市政府会议室隆重举行。我校关工委主任陈力文、昌吉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丽君、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永庚公益项目办公室主任王灿,我校关工委副主任林建德、司卓亚,校友总会副秘书长石慧霞、我校新疆校友会会长吴新春、新疆校友会监事长余立军、新疆校友会副秘书长庄丽、昌吉州公交公司陈俊玲、昌吉州人民银行行长余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史瑾出席启动仪式。厦大新疆校友代表、昌吉市团委工作人员、昌吉州市西部计划志愿者代表和厦大“自强思源”三期带队老师和学员也参加了启动仪式。仪式由新疆昌吉州教育局副局长庄业强主持。

昌吉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丽君代表昌吉州党委对厦大思源学员的到来表示欢迎。马丽君主任介绍了昌吉州的基本概况,她表示,这座“昌盛吉祥”的城市坐拥区位、环境、资源三方优势,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她希望实践队要珍惜在疆实践机会,真正做到“勤学、修德、明辨”。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永庚公益项目办公室主任王灿随后致辞,她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思源计划”十五年的发展历程及永庚公益项目对思源计划学员的各阶段培养目标与模式。她强调,学员们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脚踏实地,虚心诚恳地向各个领域的工作者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我校关工委主任陈力文代表学校致辞。她介绍了厦门大学的发展历程,回顾了厦门大学“自强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的发展历程。她强调,我校和新疆一直有着不解之缘,厦大十分重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并一直致力于加强与新疆、与昌吉的合作交流。她还对思源三期“木棉树”暑期实践的各位学员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珍惜宝贵机会,扎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二是要践行青春使命,虚心求教用心学习;三是要发扬学校传统,躬身践行厦大校训。

“自强思源”三期木棉树暑期社会实践队员邵晓涵代表全体成员发言,她对支持本次社会实践的各方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表示一定会把握机会、深入基层,牢记“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脚踏实地,认真调研,真正成为有理想、敢担当、有能力、肯实干的栋梁之才。

当天下午,“自强思源”计划三期学员在新疆昌吉市参访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和麦趣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大学关工委主任陈力文、副主任林建德、司卓亚全程参与了参访和调研。

在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关工委主任陈力文、副主任林建德、司卓亚听取了新疆特变电工人力资源部部长助理江源的介绍,了解了特变电工的发展历程与成就——以能源为基础的输变电、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的基本情况,以及“绿色矿山”、节能减排等环保项目。随后,陈力文主任一行及自强思源三期学员参加了参访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陈力文老师对特变电工专利研发、国际竞争现状、职工聘用和流动等相关情况与企业代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沟通。思源三期学员也就企业文化、人事管理、产学研合作、环保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得到了特变电工相关管理人员的解答。

关工委老师十分关注学校各支队伍暑期社会实践的情况,此次远赴新疆指导自强思源三期“木棉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实践队员的巨大鼓励,也给同学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陈力文主任强调,带队老师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学员们要好好珍惜实践机会,充分利用“自强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的学习平台,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秉承自助、受助、助人的理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饮水思源,回馈社会。从实践中培养本土情怀,在调研中探索真知灼见。

  “思源计划”在共青团中央学校部指导由杰出爱国华企业家朱伟人先生在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发起设立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和中山大学等兄弟高校从2001年开始先后启动饮水思源服务社会优秀学生培养计划。经过十余年发展,“思源计划”建立了系统的培养方案,树立了有效的育人理念,争取了有利的资源保障,并取得了卓越的培养效果。2013年5月,我校启动厦门大学“自强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该计划秉承“受助、自助、助人”的价值观,以“感恩、责任、奉献”为关键词,每年在我校选拔一批优秀的本科一年级学生,通过为期三年的课程培训、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和公益服务等多项内容的培训项目,引导厦大学子坚守基本道德伦理,形成“饮水思源、回馈社会”的自觉意识,真正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拔尖人才。                  

                       (学生工作处  谢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