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4日下午,《光明日报》品牌栏目“光明讲坛”走进我校,我校副校长、教育研究院教授邬大光作为主讲嘉宾,带来一场题为“大学与斯文”的报告。这也是继2014年以来该栏目第三次走进我校。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刘伟、我校党委副书记林东伟、《光明日报》教育部主任朱振国、“光明讲坛”主编刘茜等出席讲坛。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社科处、教育研究院负责人以及一百多名师生代表到场听讲。讲坛由社科处处长陈武元主持。

林东伟在致辞中表示,在距离我校95周年校庆还有22天的日子,“光明讲坛”走进厦门大学,是给我校95周年校庆的最好礼物。“光明讲坛”是中央级党报开设的第一个讲坛,现已成为光明报系的品牌栏目。栏目曾先后邀请多位名家进行讲演,其中便有我校易中天教授、戴一峰教授、李如龙教授及在座的邬大光教授等。希望今后《光明日报》能一如既往地关注我校改革和发展进程,关注我校教学科研成果以及名师名家、优秀学子,有更多的厦大学者登上“光明讲坛”。

刘伟从《光明日报》创刊缘起说起,介绍办报理念宗旨。他表示,光明讲坛是报社的一个重要栏目,创办10年来,邀请许多知名专家学者演讲,展示学者观点、展现学者风范,希望能继续努力把《光明日报》办成广大知识分子的文化家园、精神家园。

近两个小时的报告,邬大光教授从“‘斯文’的渊源与意蕴”“斯文与古代书院”“斯文与古典大学”“斯文已逝与斯振大学”四个方面娓娓道来,指明斯文是大学制度建设和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意”。
邬大光指出,从古至今,斯文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一直隐匿于我们身边,代表的是人的温文尔雅,代表的是传统中国人的一种理想的神态气质,一种能让人感受到体会到的精神风貌,一种人格修养抵达理想境界的呈现姿态。
邬大光认为,“大学与斯文”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与慎思的问题,大学与斯文是何种关系,大学是否要斯文,今日大学还能否斯文,大学如何斯文,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他说:“大学的薪火相传,在于延续的斯文,而非庸俗的泥淖里越陷越深。一所好的大学,既在排行榜上,也在斯文的延续中。”
“光明讲坛”是《光明日报》的一个品牌栏目,创办于2006年,通过“讲文化之命题,演时代之故事”,达到“解大众之疑惑,觅济世之良方”的宗旨,每期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将一位权威学者的新近观点深入浅出地表达给读者,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现已成为光明报系的品牌栏目和学者名流的演讲高地。
(宣传部 文/欧阳桂莲 图/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