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9时,厦门大学“自强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2016暑期社会实践汇报大会于颂恩楼220会议室拉开帷幕,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永庚公益基金执行负责人王灿女士、厦门大学关工委主任陈力文老师、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黄如彬老师、关工委副主任司卓亚老师、厦门大学校友总会副秘书长石慧霞老师、厦门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副处长王洁松老师以及“自强思源”计划二、三、四期的带队老师及学员们出席了本次汇报会。“自强思源”四期学员白欣宁担任本次汇报会的主持人。

首先进行汇报展示的是思源四期学员们。今年8月23日至9月7日,四期师生一行远赴有着“竹海新城”之称的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开展了“木棉树”服务绥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员们以富有创意的“新闻联播”形式将整个汇报内容串联起来,由陈颂歌、张嘉诚担任“思源新闻联播”主持人。
从“木棉树”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开始,仪式上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殷切期望、同学们精心准备的歌曲《思源版南山南》和“川流大海,石聚真心”环节,让每一位学员对实践充满了信心和期盼。在一张张翻过的照片中,学员们的记忆涌上心头,一幕幕的酸甜苦辣浮现在眼前。
接下来是对调研工作的特别报道。四期学员分为四组,以实地走访、结构性访谈、分发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绥江县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随后,又进行了第二个专题报道——支教那些事儿。学员们先后在绥江一中和绥江县职业高级中学开展了为期6天支教活动。他们为绥江孩子们带去了精心准备的讲座、有趣的特色课程、正课与晚自习、素拓课程和艺术排练,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文体兼修,与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最后,随着支教视频和绥江职中同学感恩视频的播放,主持人对实践进行了总结并对带队老师们和光华基金会表示了感谢。四期的汇报工作就此落下帷幕。
接着,由思源三期学员代表刘峻成作“凤凰花”暑期社会实践成果汇报。三期学员一行30人分为环保组、企业融资组、市政组、文化创新组和互联网组这五个调研组,奔赴长三角地区,在慈溪、杭州和上海对相关课题分别展开调研。

环保组同学围绕“绿色”的发展理念进行了长三角地区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的调研,并从人才培养模式、科研创新投入、产品竞争优势、国家政策补贴、企业政策需求角度,探究了环保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组的学员以“转型期中国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以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股份改制为例”为研究课题,对6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主要研究对象展开调研,了解了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的融资特点,探究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和创新之路。
市政组的学员疑惑于杭州“最幸福”与“最堵”之间矛盾,对“杭州何以维持居民幸福感——浅析杭州交通系统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了调研。从杭州的单车系统、公交系统、城市绿道分析了交通、居民、自然三者间的平衡和谐。

文化创新组的学员以“探究传统文化与当代企业经营的融合现状”为主题,展开系统的访问调研活动。他们从走访的多家企业中选取了一家非常典型的企业——上海韬图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汇报了调研成果。
互联网组走访了多家企业,以探究互联网对如今创新商业模式的影响。他们将企业分为互联网企业和非互联网企业,分别以阿里巴巴和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为例,说明了互联网的具体影响。
五个调研组展示结束后,三期学员又通过精彩的暑期实践总结视频,向大家生动展示了这一路的收获。他们条理分明的汇报和具有深度的思考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随后,思源二期学员代表艾雪颖对“三角梅”暑期社会实践的情况做了汇报展示。他们前往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企业走访、政府调研等活动,完成了“‘城市国家’新加坡的多元社会分析”主题调研。学员们分为三组,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角度进行调研,并为大家详细汇报了他们的调研成果。

首先,他们通过走访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新加坡旅游局、新加坡国际基金组织,从经济视角透视出新加坡的三个民族特性——前瞻性、平衡性和可持续。
其次,政治组将视角放在了新加坡的公共住房体系上,并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新加坡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的核心——“组屋”制度。接着,他们高屋建瓴,提出了中国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和法律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议。
之后,他们立足多元文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多种族特性,以及民族特色与民族认同、国家主流文化、国家认同之间的矛盾冲突。
最后,文化组着眼于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剖析了它的创造条件以及政策措施。
汇报的最后,二期学员播放了他们的实践视频,视频中除了有实践纪实外,还有他们对最后一次实践的感悟以及在思源这三年的感受与改变,令人动容。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邵晓涵同学作为“自强思源”三期的代表前往美国与来自其他五校的思源学员一同进行学习交流。8月13日,她结束了自己的美国之旅。本次汇报大会,邵晓涵同学为大家带来了她此行的收获与感想。“远行是为行更远”。在美国的十天里,她不仅开拓了视野,更领悟到了一些人生经验,并分享给了大家。她说,相遇,幸然,每一次经历都给她带去了启迪与进步;她说,参与就是力量;她说,责任与使命感每个人都应当具备。她的话让大家思考,应该做一个怎样的思源人、厦大人、中国人。
汇报会接近尾声,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永庚公益基金执行负责人王灿女士、厦门大学关工委主任陈力文老师依次致辞。

王灿老师首先对同学们的实践成果以及汇报工作提出了表扬,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她说,我们开总结大会,不同地区、不同人都能展示出不同的风采,希望有更多人参与总结,充分地学习交流,希望六校视频会议时,大家能展示出最精彩的一面。最后,王灿老师代表朱先生向各位老师对同学们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陈力文老师则是对每个实践队的每个课题提出了专业的点评。陈老师认为学员们的选题都很有意义,希望大家可以更多地交流社会调查的方法。最后,老师还谈了谈她对新加坡的认识、提出了一些问题,并希望同学们可以更多地关注有关中国历史方面的问题。
至此,此次汇报会圆满落幕。
“培养本土情怀,开拓国际视野”,从云南绥江,到长三角,再到“花园城市”新加坡,思源学员们用奉献浇灌土壤,用探索开启智慧,用开拓铸就未来!
青春不息,奋斗不止。思源将会以更好的面貌迎接未来的挑战!
(图/文 厦门大学“自强思源”社会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