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色基因代代传•长征精神永发光”2016年暑期大学生遵义实践活动在遵义这个“红色圣地”上火热展开,这次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共遵义市委、遵义市人民政府、共青团贵州省委员会、贵州省学生联合会联合主办。
我校派出了“厦至娄山关”暑期社会实践队参与了该活动,该团队是我校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组队的团中央重点团队,本次队伍联合实践,既是两校“海山情缘”十周年的见证,也是两校学生干部合作培养新模式的初探和大胆尝试。实践团队驻扎地位于贵州省汇川县板桥小学,两队的管理完全实施军事化模式,早晨的定点早操,晚上定期会议,总结报告等这种活动模式让同学们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互相探讨,加深了相互的理解,同时对自身能力也有了长足的提高。同学们不仅开展了支教活动,还在课余一同前往娄山关村,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这个当年条件艰苦经济落后的山村,在政府积极引导下现已发展为以旅游业为主导,农业手工业共同发展的“小康新农村”;此外同学们还前往息烽集中营接受红色革命教育;从驻地步行13.59公里重走长征路前往娄山关。虽只有短短六天,但是这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
在7月22日,我校关工委主任陈力文老师、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晓光老师,我校关工委副主任颜章炮老师、郑保东老师、张兴国老师,贵州师范大学团委书记陈贵平老师、我校团委副书记廖晓波老师在娄山关烈士纪念碑前与实践队会师。与实践队一起共同开展了最后一次实践活动——“走一段长征路,参观一次革命纪念馆,敬献一次花篮,唱一首革命歌曲,朗诵一首革命诗词”。
厦门大学关工委主任陈力文老师首先感谢了贵州师范大学老师同学们五天来对于我校实践队员的关怀与照顾,并对同学们五天来的实践工作做出了肯定。她指出,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立党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铭记在遵义战斗纪念碑前的这一刻,感受革命先烈艰苦奋斗、乐于奉献、视死如归、精诚团结的革命精神,重温历史,感受历史,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更加深刻的体会“中国梦”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在平常的生活中更要向革命先烈学习,坚定跟党走,以身作则,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她还对同学们重走长征路过程中表现出的毅力提出了表扬。
随后,老师和同学们向烈士敬献花篮,共同缅怀革命先辈,最后,实践队员们集体朗诵了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一起唱起了革命歌曲《闪闪的红星》,伴随着悠扬的旋律,自此,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对历史的回顾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共筑中国梦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行程虽已结束,但社会实践依然还在路上,革命精神永远留在心中。这次实践活动不但让同学们记住了历史留下的红色记忆,更把这种红色精神融入到了现代生活中。 正如一位队员感慨的那样:“当我们实实在在踏上遵义的土地,在历史和现实中穿梭,却收获的感触是无比深刻的,对于自己来说,遵义这座城市以前只是历史书上的几页纸,这几天,亲身来到了曾经的转折点,才更加真实地体会了这段的红色精神,“红色”更多的是一种奋斗的精神,国家稳定发展,社会不断进步靠的不是别的,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不断进取,努力奋斗!”
(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