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第二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落幕

时间:2017年12月20日 编辑:关工委 分类:新闻

12月13日,“新东方杯”厦门大学第二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决赛在克立楼报告厅举行。厦门大学关工委主任陈力文、学生工作处处长夏侯建兵、学生工作处副处长王洁松、校团委书记陈怀锋出席,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全体辅导员到场观摩。东南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孙莉玲、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姚念龙、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厦门学校人力资源总监吴冬冬担任决赛评委。

厦门大学第二届辅导员职业能力自11月3日启动,分为初赛、复赛、决赛,经过“基础问答”、“思政微课堂”、“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班情熟知”、“主题演讲”、“谈心谈话”七个环节的比拼,全校百余名辅导员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充分的准备投入到比赛中,“三个紧扣、三个着眼”成为本届比赛的最大特色。

紧扣“43号令”,着眼育人“有深度”

作为我校面向全体专职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检验与比拼的大赛,比赛紧扣《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对标对表,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原则,在初赛赛程设计上,着力突出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的角色。

在初赛中,针对全体辅导员的工作特征,设计“基础问答”和 “思政微课堂”两个环节。“基础问答”内容涉猎广泛,包括班级概况、谈心谈话、主题班会、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辅导员所属的一系列基础工作,将考查范围落实在“全过程育人”方方面面;“思政微课堂”为今年大赛的新增环节,旨在提升辅导员第一课堂的授课能力。思政微课堂单项成绩前三名选手进入思政微课堂单项决赛环节。

紧扣“思政会精神”,着眼育人“有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工作者,厦门大学辅导员队伍在此次大赛的复赛环节中充分展现了“铸就学生‘心梦想’”的重要作用。

复赛的“主题班会”环节中,辅导员们运用“教师讲授+师生互动”的开展方式全流程展现基础工作模式;“学生主导+教师辅导”的互动形式为在场所有师生提供全新的班会体验模式;“言语交流+全媒体应用”的技术运用方式彰显我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优异成果。“案例分析”环节,展现了辅导员工作应对突发事件、“问题学生”案例时的工作艺术。

紧扣“党的十九大精神”,着眼育人“有态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续写育人新篇章。需要我们每一位辅导员、每一位同学的全身心投入”。12月13日举行的决赛,以“班情熟知”、“主题演讲”、“谈心谈话”为主要模块,以“思政微课堂”为特色单项模块,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第一课堂教学,引导辅导员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决赛环节展示了辅导员的全面工作能力,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到毕业生正确择业观树立,从学生宿舍关系的协调到促进学生活动的“百花齐放”,从规劝“潜力生”回归学习到鼓励“困难生”自信心养成,参赛辅导员本着“人性关怀、个案处理”的原则,展现了辅导员的风采。

最终,经济学院辅导员陈启妍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一等奖以及“思政微课堂” 单项一等奖,软件学院李绍玉、能源学院黄诗雨、海洋与地球学院成炘儒获得二等奖,外文学院周晓牧、法学院高斌、医学院鲍小佳、海外教育学院邹文菁、管理学院刘晓宇以及医学院高瑜聪获得三等奖。人文学院谢媛、新闻传播学院黄文分别获得“思政微课堂”单项二等奖、三等奖。东南大学学生处处长孙莉玲、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处处长姚念龙、校关工委主任陈力文、学生工作处处长夏侯建兵对各位选手的精彩表现进行了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确立,为做好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当前,我校学工系统正按照教育部党组会议要求和校党委部署,引导学生工作队伍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自觉地把思想和实践统一到中央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着力推动好重点工作和重要领域改革创新。

(学生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