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6日上午,我校第九期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在颂恩楼220室开展了第六次集中理论学习活动。校关工委副主任、人文学院苏振富教授应邀为全体学员作了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发展 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感悟”的专题报告。出席授课的嘉宾老师有校关工委主任陈力文老师、常务副主任黄如彬老师、副主任杨敬达老师,以及各小组实践指导老师。授课由九期马研班红色先锋党支部书记郭柳主持。

苏振富教授长期从事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理论功底深厚、科研成果丰硕,曾担任马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哲学教研室主任,中国马哲史学会理事,中国恩格斯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哲学学会理事,福建省马哲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厦门市老教授协会会长,现担任协会首席顾问。
本次报告的主题内容是苏振富教授本人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的感悟分享。据悉,为了此次授课,苏振富教授熟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手写了六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并梳理出一万多字的授课提纲。此次主题报告内容丰富、脉络清晰,详细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得以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报告的主体分为三大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领构建“强起来”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处处闪耀着唯物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光芒。苏振富教授从这三个论点入手,提出“新时代”的本质正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进一步走向“强起来”的时代。而它的形成和创立,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给了世界上那些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恩格斯曾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他还说,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因此,苏振富教授勉励在场师生,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未来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以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授课结束后,陈力文老师、杨敬达老师和苏振富教授参与小组讨论,在深入的交流后,有学员感触良多,并表示:“每次的理论授课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灵魂洗礼,苏振富教授手写数万字的研读感悟,是治学严谨和对青年培养深切关怀的体现,是能触及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未来,我们必将秉承这种意志信念,把深入学、刻苦学养成一种习惯,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在这之后各学员也将认真撰写授课心得,力求将课堂上所得宝贵的“精神养分”吸收理解,将理论付诸实践。
(文/左霆华 图/闫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