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关工委老同志参加第十期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第五次集中理论学习

时间:2020年11月16日 编辑:管理员 分类:新闻

2020年11月14日上午,我校第十期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在海韵学生公寓教学楼206开展了第五次集中理论学习活动。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吴宣恭教授应邀为全体学员解读《矛盾论》,并做了题为《提高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专题报告。本次授课由十期马研班第四组实践指导老师、法学院团委书记陈国渊主持。出席报告会的嘉宾老师有校关工委主任陈力文老师,副主任郑保东老师、苏振富老师,以及十期马研班理论指导老师和实践指导老师。

吴宣恭教授,现任职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曾任厦门大学经济系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副校长、校党委书记。受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等机构特约研究员或客座教授。曾任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顾问。多次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代表著作《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改革》、《产权理论比较》等;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上发表论文180多篇,提出一系列有影响的创新观点。曾十次获得教育部和福建省优秀社科成果一、二、三等奖以及国家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论文奖。

授课伊始,吴宣恭教授以“为什么要学习《矛盾论》”为引,高度总结了《矛盾论》的科学价值和当代意义——“《矛盾论》这篇著作对矛盾分析方法做了清楚和深刻的论述。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运用矛盾分析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最重要的方法,大到可以观察社会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小到可以分析个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探寻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他同时介绍了学习《矛盾论》时应注意领会的一些要点,并以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为例证、展开分析。

具体到理论解释,吴宣恭教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两种宇宙观和两种方法论。通过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我国现阶段存在不存在阶级和阶级矛盾”两个问题,他为学员们生动地阐发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同样是吴宣恭教授解析的重点部分,他教导学员们“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事物的各种矛盾”。在理论解读的基础上,吴教授通过详实的数据、严密的逻辑,表达了对现实中存在的分配不公、财富悬殊等社会问题的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吴宣恭教授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为引,指出从新中国建立后,面对不同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同样在发生转移和变化。而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无疑是对矛盾规律的正确运用,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发展,引导我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迈步前进。最后,吴宣恭教授以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亮点作为讲座的结尾,他提出,全会闪耀的亮点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新发展目标。这正是《矛盾论》在实践中熠熠生辉!借此,吴宣恭教授勉励学员们要“深入学习和领会《矛盾论》,充分理解和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授课结束后,校关工委主任陈力文老师、副主任苏振富老师以及十期马研班理论指导老师和实践指导老师参与了小组讨论。来自一组的陈心悦同学和来自三组的张淑芬同学分别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到的五个关系和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三次转变,阐述了自己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的理解。来自二组的陈昱辰同学就近期备受关注的蚂蚁金服事件,表达了自己是如何认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陈力文老师赞许了同学们学习、讨论的表现和态度。她鼓励学员们跟随经典作家的脚步,感受经典作家们预见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而真正学习到有益的思考方法。苏振富老师强调学员们要认真阅读《矛盾论》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原文,在钻研原著的基础上提出新思考、新观点,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吴宣恭教授耄耋之年依然走上讲台,为学员们生动阐释《矛盾论》的核心思想,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贯通古今,发人深思。相信通过此次授课,马研班学员们都会有所收获、有所启迪,努力培养读原著的好习惯,用科学思想武装头脑,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的严谨学风,为国家繁荣昌盛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