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嘉庚精神 传承红色文化——厦门大学关工委赴南安光前学村暨大田县红色土地参访学习

时间:2020年11月05日 编辑:校关工委 分类:新闻

在迎接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为了学习和弘扬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寻访和传承红色文化,9月24日至25日,校关工委一行前往李光前先生故乡南安市梅山镇、三明市大田县开展参访学习活动。校关工委主任陈力文,常务副主任黄如彬,副主任郑保东、黄福才、杨敬达,环境与生态学院袁东星教授等老同志参加活动。在大田带领厦大国防生开展实践活动的选培办主任王飞大校也陪同参访。

兴学报国担重任  嘉庚精神永传承

大家首先来到李光前先生的故乡——南安市梅山镇。在光前广场,老同志们向李光前先生铜象敬献花篮并致三鞠躬,表达敬仰和怀念之情。随后,大家拜访了芙蓉基金会并参观了李光前故居纪念馆和光前先生创办的国光中学,在校园里看到了嘉庚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受光前先生之托为国光中学建设进行指导和督建的一批楼宇,特别是新华楼、遵义楼、延安楼,巍然挺立、十分壮观。李光前先生是陈嘉庚先生的女婿,也是嘉庚精神的忠诚追随者。从20世纪30年代起,他就长期支持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大学、集美学村。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他捐资600万港币,由嘉庚先生亲自主持建成了包括建南大会堂楼群在内的24座楼宇,为厦门大学的建设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李光前先生爱国爱乡、兴学育才、服务社会的博大胸怀和历史贡献,值得后辈学子永远纪念和学习。


位于大田县玉田村的第二集美学村,是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内迁大田的办学旧址。同志们在黄昏时赶到大田五中,在大田县关工委温如标主任和范立洋副主任的陪同下,观览了抗日烽火中第二集美学村展览长廊。次日上午实地参观办学旧址玉田村,范立洋老师详细介绍了当年集美商业、水产航海和农林等职校师生们在战火硝烟中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持办学,以及大田人民鼎力相助,慷慨捐出宗祠、民居作为校舍的故事。国家危难之际,学校师资奇缺,嘉庚先生电召各地校友回校任教,得到了积极响应。俞文农立即回电先生,同时提交辞职申请,尽管所任职的船业公司董事长和7位董事愿以加薪等方式挽留他,但他回之以“国将亡,钱多何用”,毅然放弃英国船长工作和优厚待遇,甚至自己赔付高额违约金,决定到偏远的大田山沟任教,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得到了公司董事长和董事们的钦佩,他们一起向船长行礼,表示尊重和敬意。爱国效国者受人敬重。陈维风忍痛辞别病榻上的爱妻,挑着一头行李一头幼女的担子,步行22天从广东赶到大田任教。第二集美学村在危难之际播迁大田,不畏艰难、弦歌不辍,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传承弘扬嘉庚精神。




铭记革命英烈   传承红色基因

大田县具有厚重的革命老区历史,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早在1929年8月,时任红四军军长的朱德同志率红四军二、三纵队在大田屏山乡驻扎,建立苏维埃政权,发动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和扩大红军运动。冒着绵绵细雨,老同志们参观了朱德旧居暨济屏乡(现为屏山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听着红军战士严守军纪、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动人故事,深受感动。


在武陵乡,老同志们参观了位于中共闽中工委遗址的大田革命历史纪念馆,仔细观看了馆内丰富的大田革命历史资料。1929年初,大田籍青年叶炎煌受厦门党组织委派返回大田组建了中共大田特支。至1930年11月,大田就已被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列为全国苏维埃区域之一,逐渐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以林鸿图、林大藩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在大田积极发展党组织和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开辟游击基点村,使得大田成为闽西北抗日救亡斗争和与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分裂、倒退投降行径展开斗争的中心。老同志们还参观了大田一中校史馆。大田一中的师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斗争和人民解放事业,其中27名优秀共产党员在抵抗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壮烈牺牲,他们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学子。


通过参观学习,老同志们对闽西北地区的革命史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回望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座谈交流   共建育人

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老同志们还应邀分别和武陵乡政府、大田一中、大田五中等单位领导、关工委同志座谈交流。


陈力文老师在座谈会上说,厦门大学与第二集美学村都是嘉庚精神的传人,抗战时厦大内迁长汀、集美学村内迁大田,在抗战的硝烟烽火下坚持办学,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此次光前学村和大田苏区、集美第二学村之行为我们向学生、向社会宣传嘉庚精神和红色文化增加了鲜活故事。嘉庚先生不仅倾资兴学、振兴民族教育事业,更为抗战胜利、新中国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大田是中央苏区的重要部分,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大田关工委在嘉庚精神和红色文化的历史材料保存、整理、宣传方面做得很好,希望进一步加强对遗址的保护,集中建立有规模的纪念馆,使得这些鲜活的史料发挥更大的宣传教育作用。今后,厦门大学关工委要加强与大田关工委的联系,组织更多老同志和青年学生到大田参观考察、开展社会实践,学习嘉庚精神和红色文化。

黄如彬老师在座谈会上说,大田是红色革命历史文化金库,她是大田的著名品牌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特别是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集美职校师生的感人故事,让人深受教育,应当将这些珍贵史料编撰成册,广而告之,让更多年轻朋友由此得到更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

黄福才老师根据自己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多年工作经验,对大田县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中肯建议,加强基础材料收集,将有价值的史料整理归类,突出玉田村、武陵乡等重点项目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既传播红色文化又促进乡镇经济发展,使其生命力持久旺盛。

郑保东、杨敬达、袁东星等老同志也分别畅谈两天来的参观学习心得,分享各自的感动和体会,并对大田红色资源如何更好地在教育培养年轻一代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老同志们表示,在迎接百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这次参访活动使我们再次接受红色文化传统和嘉庚爱国精神的教育,提高和充实了自己,为今后更加生动活泼地在青年师生中开展传承红色文化、宏扬嘉庚精神的教育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校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