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献余热 倾情教育夕阳红——记厦门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卞守耆同志

时间:2015年04月17日 编辑:宣传部 分类:五老风采

  1996年,卞守耆出任厦门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17年来,他始终默默奉献在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岗位上。他主持厦门大学关工委工作,不断加强学校与学院两级关工委组织建设;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有力推动厦门大学“四种精神”在青年师生中的积极传播;他充分发挥关工委老同志的政治优势,促进党建特约组织员工作的蓬勃开展;他配合校老教授协会充分发挥老教授的专业优势,延伸“第二课堂”教育,关爱青年师生健康成长。

  不断加强关工委的自身建设。除组织经常性政治学习、传达中央及省市文件以及党委召开的重要会议精神外,还结合各个时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邀请校领导和相关专家、教授为老同志作专题报告,着力提高老同志的思想认识水平,激发老同志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热情。

  卞守耆还重视抓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随着学校基层组织的不断变化,为使基层关工委相适应,他深入基层调研配合基层党委,推动基层关工委的组织建设。从12个到16个到22个,17年间,厦门大学基层关工委的数字逐渐在增加,关工委的活动日益成规模上层次,这些无不凝结了他的汗水和心血。他还经常主动找部分离退休老同志、老教授、老专家谈话,动员他们共同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壮大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

  积极传播厦门大学“四种精神”。2001年,以卞守耆为首的关工委,根据党委提出的跨世纪战略构想,要大力弘扬我校特有的“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四种精神”,积极组织老教授、老专家搜集整理编写宣讲材料,作为本土教材。对全校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革命传统精神教育,并逐步形成制度化,即列入每年新生入学周的内容。十多年来,组织了一千多场宣讲“四种精神”的报告会或座谈会。2012年,卞守耆又配合老教授协会根据新形势发展,又组织编写人员进行修订,拟正式成书出版。

  延伸“第二课堂”教育。卞守耆立足高校特点,配合厦门大学老教授协会充分发挥老教授、老专家的专业优势,先后组织开展“老教授论坛”和“走进老教授”活动,助力青年学子成长成才。“老教授论坛”至今已举办290多场,累计听众8万多名;“走进老教授”活动开展以来,已进行了400批次,累计1500多名学生参加。近两年,又推出“对话老教授”活动方式。丰富的“第二课堂”教育既为青年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增辉,也为充实丰富老教授的退休生活添光增彩,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全面开展。在对基层关工委工作的宏观指导上,卞守耆本着务实求真的原则,实行有层次地鼓励和支持。对于那些关工委组织成立得较早、原本工作基础较好的学院,他鼓励他们坚持特色、大胆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并和他们一起总结经验进行广泛交流、推广,推动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全面开展。2003年起他就广泛推广化学化工学院关工委的作法,把宣讲“四种精神”纳入新生入学周作为学科先导课,组织各院关工委老同志们还踊跃参与到青年师生党建工作和青年师生党支部的立项活动中。他还热情鼓励关工委老同志和青年师生开展“忘年交”、“课外辅导员”活动,让老同志成为青年人可信赖的朋友、长辈、老师。

  为了关工委老同志深入了解全校师生整体思想情况,他请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定期向关工委作专题报告,如学生工作部(处)每学期的学生思想动态等。他还把解决学生具体困难与关工委工作结合起来,在他支持下,2000年3月我校成立了“勤工助学中心”,为学生开展勤工助学奠定良好基础。

  卞守耆十七年如一日为青年师生的健康成长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而默默奉献着。2003年来,我校关工委及基层组织先后有19次获省级以上“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个人)的表彰。


厦门大学关工委  洪春生

2013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