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馈桃李 无悔铸师魂——记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尊本老师

时间:2015年04月17日 编辑:人文学院 分类:五老风采

  开在心中的花是永不凋零的,用信念铸就的足迹是永不消逝的。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因为奉献,所以无怨;因为责任,所以无悔。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王尊本老师就是这样,用心中对于教育事业不灭的热爱,全身心地将自己的全部青春倾注到了学生和工作上;用几十年如一日对岗位的坚守,践行无悔奉献的誓言;用最真最实的行动诠释责任的涵义,书写无怨无愧的诗篇。他对于学生的情谊,如那永远芳香的不败之花,在学子们的心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坚实印迹,引导他们成长的方向。

  • 洋洋精魂,星火传承

  时过午夜,万籁俱寂,夜幕笼罩下宁静的厦大校园中,还有个窗子前映射出淡淡的光。一杯清茶,两鬓白发,昏暗的台灯下,王尊本老师的笔头一直动着。他不敢太早去休息,因为明天要给化学化工学院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介绍校史。虽然做这项工作已经快十年了,但是王尊本老师坚持要在每次讲述之前做足功课,进行最充分的准备。

  “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罗扬才烈士的革命精神,抗战时期厦大内迁闽西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以王亚南校长、陈景润教授为代表的科学精神。”厦门大学的“四种精神”似乎已经内化为王尊本老师血液中的力量。从13岁之时跟随来到厦大工作的父亲一起踏进这座美丽的学府,六十年的荏苒时光,王尊本老师与厦门大学始终相伴。他看着厦大的发展、变迁,与厦门大学一起成长。走过青葱,渡过迷惘,携一抹云淡风轻,歌一曲山高水长。在王尊本老师眼中,厦大精神,是校歌中的“学海何洋洋”“普度驾慈航”;是掷地有声的校训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是南方之强的“宽柔以教,不报无道”;是一代又一代厦大人星火相传、生生不息地给予母校的真挚而深沉的爱。他热爱这座外柔内刚的校园,他热爱来这座学府求学的每一个年轻的生命。正是由于这份热爱,正是由于对学生的关怀,王尊本老师始终把向一代代厦大新人弘扬厦大精神作为自己的使命。在他看来,厦大精神足以寄托他对校园的这份深情、对学子的这份关爱。于是,他愿作一个不断奔跑的火炬手,将希望的光一站站传递下去。

  放下笔,王尊本老师的目光透过窗子望得很远很远。苍茫的夜色中,他仿佛看到第二天,自己神采熠熠地站上讲台,又一次声情并茂地将厦大往事、厦大精神娓娓道来。台下,迎着他的目光的,是那一双双闪烁着青春之光的热情的眼睛。那些年轻人,那么认真地倾耳谛听,时而会心颔首,时而蹙眉沉思……这么想着,王尊本老师欣慰地微笑了。钢笔又在白纸上滑动起来。那沙沙的写字声在这空阔静谧的夜里显得分外动听。

  • 铁肩道义,使命永恒

  虽然从2000年退休之后,王尊本老师肩上一向繁忙的教学工作的担子卸下了,但是他却依然坚持在科研工作上耕耘不辍。他说:“我希望竭尽所能地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多做贡献,也为年轻人的研究探索打下更好的基础。”

  退休之于王尊本老师,并不意味着颐养天年,他渴望在夕阳正红的晚年,发挥自己的余热。所以,在2003年厦门大学教务处成立教学督导小组、请他任职时,他还是毅然挑起担子,成为督导组的一名成员。从花甲到古稀,十年的时光,本该在清茶香中、摇椅座上享受悠闲安适生活的王尊本老师依然奔波着,忙碌着。不论刮风下雨,他都会拿着记录本,坐在教室中认真聆听各科系老师的课,对于学生们的上课情况进行细致观察,及时指出年轻教师上课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中肯建议。

  其实,他手头的事务何尝不是已经足以使人案牍劳形,他又何尝不知兼任此职意味着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付出更多的时间。但他还是从内心深处感到高兴。为着自己能陪着一群青年在他们人生最关键最美好的岁月中成长;为着自己在必要时能给他们提供一点帮助,一点教益,一点支持,一点感动。他高兴着,不计较这段时光到底是三年还是十年,不计较学生来了又去而自己却一年年青春不再,不计较多年后自己的名字是否还会被提起、被追忆。他担任教学督导组成员,并不把这当成一项任务和负担。相反,他享受着这个过程,享受着自己和老师、学生们的互动与共同成长。

  熟识他的师生们说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王尊本老师,总是交口称赞。这些赞美与肯定是他当之无愧的。但对于他,赞誉并非一切。多年来支撑他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除了对学生最无私、最真挚的热爱,还会有什么呢?铁肩担道义,他担起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育贤树人济世的为师大道。也许无法实现“为天地立命,为生民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使命,但他却始终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他也许平凡,但信念宏远;生命注定有限,但使命永恒。

  • 以爱之名,春风化雨

  作为一名深深热爱学生的老教师,王尊本老师一直愿意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知心人和倾听者。即使在工作最忙的时候,也尽量抽出时间关心学生们的想法。在退休后,王尊本老师又协助化学化工学院进行党建工作,负责与有志入党的积极分子们进行谈话。与学生的一次次谈心,他的理解,他的倾听,他的引导,让学生们感受到的是无限的关爱和信任。他对学生循循善诱、真诚而又朴实的语句中流露出满满的关注和深切的期望。

  一次,一位学生在与他谈话时流露出对于入党动机的迷茫。王尊本老师以本院老专家党员卢嘉锡、蔡启瑞、陈国珍等热爱祖国、热爱党、勤奋工作的优良品德勉励新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勤奋学习,把自己培养成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可靠接班人。他详细讲述了蔡启瑞教授的故事。蔡教授当年患病,在临上手术台的病床上,他没有唤来儿女交代家事,而心心念念不忘的是交代带领的三个研究生如何完成各自的科研课题。在生动的讲述中,学生感动了,王尊本老师自己也动容了。拉着学生的手,他动情的说道:“我这一辈子,也是以这些老前辈为榜样,希望为祖国多做贡献,为学生多担责任啊!”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一名老党员,王尊本老师始终克己奉公,以他的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学生们。他将自己对于青年的无限关切化作了谆谆教导,将对于学生的真挚关爱化作了殷切期望。

  他的财产并不富有,但却用自己的关爱充实着学生的精神行囊;他的身躯并不伟岸,却如同灯塔般指引着学生前行的方向;他的所为并不尽善尽美,却用自己的真实向一切虚伪发起挑战。他以自己的正直和坚定为学生的为人处事树立了榜样,他凭借对学生无保留的关爱换来了他们由衷的敬意。以爱之名,善行于世;春风化雨,润物无形。大爱无声,唯有行动见真章;大象无形,分毫之处显大义。

  王尊本老师无怨无悔地在菁菁校园这片沃土上挥洒汗水,奉献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莘莘学子在这座校园收获颇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探索、奉献的征途上,他一直无悔求索。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他过得清贫又何妨,只要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充盈和富足,他便再无怨言。挥洒两袖清风,他愿自己化作一片落红,在空中甚至不需留下多么华美的弧线,只求归落于大地,肥沃一方土壤,滋养一片绿意葱茏。

  春日的阳光明媚得正好,青青园中风华正扬枝叶正茂。草木沐浴阳光、享受雨露、经霜历雪、不惧雨暴,终能成就参天模样。桃李期年长成,香溢四方。而脚下的泥土,却无言无声,没有光鲜,无人低怜。但泥土的心中,是与整片大地相融般的博大,欣赏着桃李的芳华,坚守着自己的位置。而桃李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是泥土赠其以生命本色,在其心怀,耕耘下爱的童话。

白驹过隙般的光阴,苍老年华,能让世间的一切精致为之黯然。但有一样东西,会让魔力无边的时间老人也无可奈何,这便是“无悔”二字。师道悠悠传千古,一种态度,铸就一种品质;一种品质,成就一种精神。王尊本老师对于学生的热爱、对于下一代的关切,令人感动。用无悔的伟力铸就的师魂,必定光鉴世人,永不褪色。


黄欣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2011级中文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