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2月26日下午,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换届工作会议在颂恩楼220会议室召开。校党委书记杨振斌、校党委副书记林东伟、校关工委顾问卞守耆、校关工委主任陈力文、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黄如彬以及新老关工委委员,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各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各单位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及各基层关工委工作人员出席会议。会议由林东伟主持。
杨振斌代表校党委对我校关工委工作作出部署。他首先代表校党委向长期奉献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岗位上的老同志们表示感谢。他指出,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撒播温暖、增进美好的政治工程,也是百年树人、利及千秋的教育工程,更是奉献爱心、功德无量的慈善工程。我们必须站在战略高度,切实增强对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水平。
杨振斌要求全校各单位务必把关工委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认真贯彻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教党〔2009〕20号)有关精神,不断健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向前发展。
杨振斌强调,关心下一代工作在立德树人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党委高度重视关工委建设,11月校党委常委会专门研究了关工委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全校各基层党委、党总支都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同时结合老同志的优势与专长,在新时期努力构建和创新适合发挥老同志作用的多样化平台,积极为关工委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充分的支持。他希望全校各单位以校关工委换届为契机,认真总结关工委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部署推进下一阶段关工委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跃上新台阶。
林东伟宣读了《关于调整厦门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员的通知》,他指出,校党委高度重视本次关工委换届工作,学校参照兄弟院校的作法,结合我校的传统,对关工委组织机构进行调整。本届关工委主任由原校党委副书记陈力文担任,委员会由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各学院(研究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五老”志愿者代表以及学校党政有关部门、群团组织主要负责人组成。同时,各基层党委、党总支书记亲自担任各院关工委主任,各基层单位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必须兼任院关工委副主任。相信有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我校关工委工作一定能够开创新的更好的局面。

会上,杨振斌代表校党委授予原常务副主任、现任顾问卞守耆“厦门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陈力文、黄如彬为孙福生等13位退出关工委的老委员们颁发“厦门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贡献奖”。
郭启宗、王尊本分别介绍了人文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在关工委工作上的经验和亮点。人文学院中文系于1992年便建立了全校第一个关工委基层组织,后于2000年正式成立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13年来,学院关工委结合人文学院的学科特色,制定工作计划,切实开展工作,在端正学生的理想信念、专业思想、学风建设等方面,对院党委的工作起了很好的补充、辅导作用。化学化工学院关工委自1997年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学校和学院党委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老同志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独特优势,配合学院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动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学院整体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工委原常务副主任、现任顾问卞守耆回顾了近十几年来关工委积累的丰富经验,介绍了关工委工作的品牌活动和特色。他说,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关工委以立德树人为一切工作的灵魂,积极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弘扬我校“四种精神”,积极协助基层党组织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老教授的专业优势,延伸学生“第二课堂”,关心关注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成长成才。他相信新一届关工委成员一定能继续弘扬优良工作传统,不断拓展关工委工作的新途径、新思路、新方法,为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创新局面。
陈力文代表新一届关工委对上届关工委同仁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表示将继承与弘扬我校关工委工作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做好关工委工作。她指出,今后关工委要继续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多形式、多渠道地协助基层党委做好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关工委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关工委的作用,为学校的发展与青年师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于1991年, 22年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关工委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顺应时代特征、符合学校特色、贴近师生群众的工作。近年来,我校关工委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福建省以及福建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有数十人获得上级表彰。
(宣传部 曹熠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