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上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特别邀请学校关工委主任陈力文在建南大会堂为2020级全体新生作“学习嘉庚精神,迎接百年校庆”专题讲座。这是新生接受校情校史教育的重要一课,也是增强对学校精神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途径。

作为在高校思政教育阵地上的一名老兵,陈力文不仅十分熟悉校主陈嘉庚先生的事迹,同时能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将学习嘉庚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她先从讲座所在的建南大会堂建造的历史开始讲起,引出校主陈嘉庚与厦门大学的许多故事。她讲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嘉庚先生脱险归来,重庆各界群众决定举行庆祝大会。毛主席专门从延安送来“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条幅,给予陈嘉庚先生崇高的评价。2014年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同样高度评价陈嘉庚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并号召我们要“弘扬嘉庚精神,共圆民族复兴之梦”。2020年,是厦门大学难忘的一年,我们正以倒计时节奏迎接厦门大学百年校庆。我们回顾过去,立足当下,谋划未来,而纪念和传承陈嘉庚精神必然是校庆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陈老师看来,作为文史哲学生,如果没有深入了解和把握历史,就无法反映历史真正面目,写出的文章仅是无源之水。随后,陈老师推荐了陈嘉庚先生自撰的《南侨回忆录》、张其华撰写的《陈嘉庚在归来的岁月里》、朱立文编撰的《陈嘉庚言论新集》,这其中的第一手材料,为我们深入研究陈嘉庚先生以及了解感悟嘉庚精神提供了有力帮助和借鉴。

“陈嘉庚先生生于国难、长于国难,具有非常浓烈的爱国精神。”陈力文介绍到,陈嘉庚于1910年加入同盟会,支持孙中山先生革命;1937年,他在马来亚组织了“筹赈祖国难民会”,1938年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全力支持祖国抗战,一时间风起云涌,山呼海啸,可谓“猛志固常在”,他为国家筹集抗战资金,提出“敌未出国前言和即汉奸”的“伟大提案”,沉重打击了汪精卫等投降派,阻止了对日议和;在陈嘉庚先生的领导下,南洋华侨抵制日货的行动如火如荼,致使日本经济损失惨重;1940年,他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回到祖国,在九个多月的行程中看到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他考察了中国共产党于延安设立的延安革命根据地,看到中国的希望在延安;1946年,他以南侨总会主席的名义致电杜鲁门总统,反对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打内战;1949年,陈嘉庚先生应毛主席的邀请,作为华侨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与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政协常委,出席开国大典,这无疑是厦门大学的无上殊荣。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先生回国定居,他坚决拥护党的各项决策,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他以77岁高龄亲自指挥重修厦门大学,为此创办砖厂、采石厂等等,全力投入校园建设中。校园重建规模之大、先生组织能力之强令人难以想象。谈起陈嘉庚校主的一生,陈力文老师饱含真情地概括道:“他是天才的实业家,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他是卓越的爱国企业家、政治活动家,以教育救国为理想,将全部收益用于教育;他素来俭朴,却成就了国家教育大业。他始终了解、支持和信任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这一主心骨,嘉庚先生的毕生追求才得以实现。”陈嘉庚先生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为国为民、公而忘私的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刚正不阿、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铭刻历史,久久传扬。

讲座结束,掌声于建南大礼堂响起,久久回荡。学生代表为陈老师献花。
陈力文对校主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稔熟于心,既向初入厦园的新生娓娓陈述了陈嘉庚先生为国家教育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又在同学们心中深深埋下了家国情怀的根,是极有益的“开学第一课”。
今天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大学在党的领导下,在几代先贤和师生们的努力奋斗,以其辉煌的成就和宏伟的目标将迎来百年诞辰。“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将永远缅怀和继承陈嘉庚先生和厦门大学先贤们的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精神,以全新的姿态逐梦下一个百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厦大人的力量。
文:人文学院 潘如芳
图:王雨彤 郑培宏